在多元中锚定自我

时间:2025-08-20 14:03来源:凤凰科技网人气:

在多元中锚定自我

社团招新时被不同角色期待拉扯的犹豫,成绩单上的数字与内心热爱碰撞的困惑,社交场合中想迎合他人又想保持本真的矛盾,这些复杂的感受构成了大学独特的成长课题。我们总在多元环境中不断切换角色,却常在他人的期待与自我的渴望之间迷失方向,直到某个深夜突然发问 “我到底想成为怎样的人”,才明白大学最深刻的成长,是在多元评价体系中找到真实的自己,构建坚定的自我认同。

初入大学时总在角色切换中感到迷茫。在课堂上要做勤奋好学的学生,在社团里要做积极活跃的成员,在朋友圈要做有趣合群的伙伴,在家人面前要做不让他们担心的孩子。我们像演员一样在不同场景中切换面具,努力满足他人的期待,却在某个独处的时刻突然感到空洞:哪个才是真实的自己?这种身份的割裂感让我们焦虑,却也让我们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 “自我” 的定义。

外界的评价像无形的坐标。老师的表扬、同学的羡慕、社团的认可、网络的点赞,这些正面反馈让我们感到价值;而批评的声音、忽视的目光、比较的落差、否定的态度,又让我们怀疑自我。我们太容易把外界的评价当作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尺,却忘了这些评价往往带着主观性与片面性。当考试成绩成为唯一的评判标准,当社团职位成为能力的象征,当社交热度成为人缘的证明,真实的自我便被这些标签掩盖。

独处是认识自己的重要契机。关掉社交软件的提示音,放下他人的期待目光,在图书馆的角落与自己对话,在操场的跑道上梳理思绪,在深夜的台灯下记录真实的感受。这些不被打扰的时刻,让我们有机会剥离外界赋予的标签,倾听内心的声音:我真正喜欢什么?我擅长做什么?我在意的到底是什么?独处时的坦诚面对,像在迷雾中点亮一盏灯,让我们逐渐看清真实的自己。

尝试与反思帮助我们锚定方向。在不同的课程中探索兴趣所在,在多样的活动中发现能力边界,在与不同人的交往中明确价值观。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自我探索,每一次反思都是一次自我校准。我们可能在尝试后发现曾经热爱的事物并非想象中那样,也可能在实践中发掘出自己隐藏的潜力,这些经历像拼图一样,慢慢拼凑出完整的自我画像。重要的不是找到唯一正确的答案,而是在探索中逐渐清晰方向。

接纳不完美是自我认同的关键。我们不必强迫自己成为全能的学霸,不必伪装成八面玲珑的社交达人,不必为偶尔的失败而全盘否定自己。每个人都有优点与短板,有擅长的领域与陌生的地带,有勇敢的时刻与怯懦的瞬间。接纳自己的不完美,才能放下不必要的焦虑;承认自己的局限性,才能更专注于发挥优势。真正的自信不是来自完美无缺,而是来自对真实自我的接纳与肯定。

建立内在评价体系比迎合外界更重要。当我们不再把他人的标准当作唯一准则,而是建立起自己的价值判断体系,便会获得内心的坚定。用 “我是否尽力” 代替 “别人是否认可”,用 “我是否成长” 代替 “我是否比别人优秀”,用 “我是否喜欢” 代替 “是否符合潮流”。这种内在的评价标准像指南针一样,在多元的环境中指引方向,让我们在面对选择时不再迷茫,在遭遇评价时保持清醒。

价值观的澄清让自我认同更坚定。在志愿服务中体会奉献的意义,在学术探索中感受求真的价值,在团队合作中理解责任的重量,在面对困境时坚守内心的原则。这些经历让我们逐渐明确自己的价值观,知道什么是必须坚守的底线,什么是值得追求的目标。当价值观清晰稳定,自我认同便有了坚实的基础,不会轻易被外界的风浪动摇。

大学的成长本质上是一场自我发现的旅程。那些在角色切换中的迷茫,在外界评价中的摇摆,在独处反思中的顿悟,在尝试探索中的成长,共同构成了寻找真实自我的轨迹。当我们学会在多元环境中保持清醒,在他人期待中坚守本真,在自我评价中保持客观,便建立起了稳固的自我认同。这种对真实自我的认知与接纳,比任何证书和荣誉都更重要,它会成为我们面对未来的底气,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风雨,都能坚定地做自己,活出真实的价值与光彩。

作者:山东科技大学 张祎梁

标签:
展开全部内容
相关文章
本类推荐
用户评论
本类排行
热门话题